1950年10月,毛主席决定出兵朝鲜,由彭德怀担任志愿军总司令,19日网络证劵杠杆平台,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军队指挥权归属的问题。
由于入朝参战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组成同盟,因此对于指挥权问题很是慎重,这也成了中朝双方的分歧之一。
毛主席决定出兵后,就派周恩来前往苏联和斯大林讨论武器装备以及空军援助等问题,此时双方都已经在商谈具体出兵事宜了,但因为情况紧急,中朝双方并没有就出兵后的指挥、通信、补给、运输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更没有达成一致,这也为后面的分歧争论埋下伏笔。
10月8日,毛主席致电金日成,通知他中国已决定出兵,让他派朝鲜内务相朴一禹到沈阳商议志愿军入朝的相关事宜。
当天傍晚,朴一禹就赶到了沈阳,但并没有谈及志愿军入朝的相关问题,反而是一再催促志愿军尽快出发,称美国正在持续向朝鲜增兵,人民军已经抵挡不住了。
对于我方代表提出的相关问题,朴一禹显然没有太多准备,谈及志愿军入朝后的后勤问题时,仅提出志愿军入朝后一律使用朝币,以后再按照比值偿还,所用柴草一律由当地政府采购,按市价提供。
朴一禹还说,目前金日成已经转移到平壤以北的德川,在来之前,金日成交代说希望志愿军的指挥部能设立在那里,这说明朝鲜方面在志愿军出兵前,就已经考虑到了部队指挥问题,只不过是以他们为主。
金日成刚开始的想法比较简单,他原本是打算在敌人逼迫太紧时,请求中国出兵帮忙顶一阵,这样一来,军队的指挥部必然是要由朝鲜掌握,但他没想到中国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就高达26万,是朝鲜人民军部队的两倍之多,这让他感到有些棘手。
但他还是不想放弃指挥权,在志愿军入朝后,向彭德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作为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则是有另一番考虑。
其实早在10月1日斯大林发给中国建议出兵的电报中,他就提到了指挥权问题,声称志愿军当然由中国的指挥员统帅,可以说斯大林也不太相信金日成的指挥能力。
其次,彭德怀自从入朝后也收集了很多战报信息,这些见闻让他对朝鲜的军事指挥能力非常担忧,在给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发出的电报中,彭德怀明确指出:“朝鲜党征兵问题异常严重,16到45岁男子全部应征入伍,入伍工人家属无人过问,一般群众没饭吃……军事指挥异常幼稚,19日下令死守平壤,结果三万人未退出多少……朝方虽同意在人民军中开展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但不同意建立政治委员制度……”
彭德怀的担忧不无道理,在朝鲜战争爆发前,人民军有七个师团,其中的第5、6、7师团均是由解放军朝鲜族老兵组成的,其余四个师团则是原朝鲜部队,战争开始前,这四个师团均换装了苏式装备,战斗力非同一般,更别说还有三个由解放军改编的朝鲜师了。
早在1949年5月,金日成访问中国时,就曾向毛主席请求让解放军中由朝鲜人组成的部队返回朝鲜,毛主席同意了他的请求,7月,解放军164师、166师返回朝鲜,这两支部队成建制改编为第5和第6师团,第7师团则是由156师的朝鲜官兵作为主体,吸纳了其余部队中的朝鲜士兵组成,于1950年春返回朝鲜。
这七个师中,前六个师都是1.1万人,第7师是1.2万人,此外还有警备部队4.1万人,苏联还为他们配备了74架各类飞机。
按理来说,朝鲜这样的实力也不算弱,无奈他们统帅的指挥水平堪忧,在战争开始初期,第二师团奉命进攻江原道,却被韩6师死死抵挡,此时由解放军改编而来的第七师团已经突破了敌人防线,朝方指挥只要下令第七师团从后面夹击即可全歼韩6师,然而朝方指挥居然下令让第七师团接替第二师团的进攻任务,这样的指挥简直闻所未闻。
第七师团接到命令后只能重新返回进攻,韩6师依托地形节节阻击,抵抗了三天后有序撤出,反而是第二师团减员达40%,第七师团也由于连番作战伤亡不小。
洛东江血战中,第七师团伤亡惨重,朝方指挥下令突围,却不留阻击断后部队,致使敌人利用交通之便,抢在第七师团撤出前截断了退路,第七师团部分无法行走的重伤员自行留下担任阻击任务,其余人强行突破了敌人封锁线突围而出,此战,第七师团1.2损失惨重,撤到德川后仅余2000人。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指挥问题导致的失利,让彭德怀不得不重视指挥权归属问题,他曾对柴成文说:“我要对中朝人民,对几十万士兵负责啊!”
因此,在彭德怀看来,他根本不可能将中国军队交给朝鲜指挥,他得对几十万将士的生命负责才行!
至于对朝鲜军队的指挥问题,彭德怀是想要一起接过来的,毕竟统一指挥好处很多,但此时刚拒绝了金日成的统一指挥要求,再提出此事不合时宜,一是还不了解朝鲜方面的主张,另一方面是人民军主力部队被打散了,新组建的兵团还在中国境内整训,无法直接参加军事行动。
10月21日,双方在大榆洞见面后并未谈及指挥权问题,只是当彭德怀提出两军如何配合作战时,金日成同意派朴一禹进驻志愿军司令部,以便保持联络,10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任命朴一禹为志愿军副司令兼副政委、党委副书记。
很快彭德怀就指挥志愿军展开了第一次战役,然而因为指挥权不统一,在战役期间发生了很多配合失误甚至是误伤事件。
彭德怀在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电报中多次指出中朝之间缺乏协调,由于语言不通、地形不熟、朝鲜党政军民撤退堵塞道路、拖延志愿军行军进度以致延误战机等等。
除此之外,各部汇报上来的误伤事件也让彭德怀非常恼火,11月4日,志愿军39军在博川东南围攻美第24师时,遭到了奉命向顺川挺进的人民军坦克师误击,39军不明敌情以为腹背受敌,慌乱之间被美军抓住机会从包围圈中溜走了,像这样的误伤事件在第一次战役中发生了十几次,否则志愿军战果还能再扩大一些。
此外在物资供给、交通运输等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协调指挥,也出现了混乱的局面,彭德怀为此在司令部内发了好多次脾气。
战后,彭德怀通过北京委托中国使馆人员向金日成提出作战中的协调统一问题,希望人民军总部能够靠近志愿军总部。
11月7日,彭德怀请朴一禹面见金日成,反映了此次战役中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得到解决,但商谈的结果让人失望,金日成只同意派参谋担任通讯联络,交换情报,坚决不同意两军总部靠近,也不愿意两军总部联合。
在此期间,彭德怀请中央军委转告金日成,人民军第6师团有6200多人和志愿军第125师会合,希望金日成能同意将该师留下与志愿军协同作战,但金日成却不顾人民军疲惫之态将他们调走,后来第七师团5000余人又和125师会合,彭德怀再次提出留下该师,金日成还是不答应。
对于金日成耿耿于怀的中朝军队指挥权问题,也许他是出于主权和尊严的考虑,不愿意交出朝鲜军队指挥权这一点可以理解,但他刚刚断送了很多朝鲜部队,居然又转头要求中国将志愿军的指挥权交给他,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而且志愿军是应邀入朝参战的,因为指挥不统一导致敌人逃跑的例子很多,金日成还是坚持己见实在是让人不理解。
在决定参战时,我国政府对于进入朝鲜的中国军队特别强调其非官方性质,所以在公开谈到部队指挥权问题时非常谨慎,10月25日,中国军队与联合国军开战的消息传出后,金日成希望中国同意公布志愿军参战的事实,以鼓舞士气。
11月7日,经过多次讨论,毛主席批示:金日成在演说中可以提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统一指挥之下配合人民军反抗侵略者”,但不宜多说。周恩来也在给金日成的答复中特别强调,不是“中国志愿军”,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11月11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4.67万元,占总成交额3.3%,游资资金净流出4.31万元,占总成交额3.05%,散户资金净流出0.36万元,占总成交额0.25%。
11月11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757.76万元,占总成交额6.64%,游资资金净流出542.65万元,占总成交额4.76%,散户资金净流出215.11万元,占总成交额1.89%。
11月12日,周恩来再次在电报中强调,金日成演讲的措辞一定要改为:“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在朝鲜人民军总部指挥之下的参加作战。”
这些说法都只是为了国际影响考虑,无论是毛主席还是彭德怀,都没有考虑过把军队交给朝鲜指挥,就连斯大林也倾向于中国自己指挥,显然金日成是有些先入为主了。
随后毛主席给金日成发去电报,建议他尽快与彭德怀和高岗直接见面,商谈中朝两军联合作战的事宜,会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军事指挥权的归属。
11月15日,金日成和什特科夫应邀来到志愿军总部,高岗也专程从沈阳赶到了朝鲜,会谈刚开始,彭德怀就提出两军必须统一指挥,他是个性情直率的人,说出来的话自然也不好听,金日成的脸色有些僵硬。
高岗见状连忙解释说朝鲜半岛地势狭窄,战役上没有统一指挥不行,同时还拿出了第一次战役的事实举例。什特科夫也得到了斯大林的授意,明确表示军队应该由中方统一指挥,并批评人民军以最好的苏式装备打了败仗,反观志愿军,他们以劣势装备消灭了大批敌军,什特科夫认为中方指挥的正确性不应存在任何质疑。
面临中苏两方代表,金日成只是向大家介绍了人民军的情况,对于指挥权问题却避而不谈,彭德怀脸色也不好看,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方案,那就是由他和金日成、什特科夫三人组成一个小组,负责对军事问题进行协商和统一指挥。
对于这个建议,金日成仍然没有表态,什特科夫也表示自己要请示斯大林,不便做出答复,最后大家决定等第二次战役之后再做讨论。
事关重大,远在北京的毛主席不得不给莫斯科发电,希望他们能进行表态,11月13日,他给斯大林发出的电报中转述了彭德怀的建议,提出如果斯大林同意,请他对什特科夫和金日成提出为妥。
毛主席特别指出:“现在的重要问题是朝、苏、中三国在那里的领导同志们能很好地团结,对各项军事决策能取得一致的意见,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作战上能有很好的配合,并能依照您的提议有相当数量的朝鲜军队和中国志愿军混合编制在一起,倘能如此,胜利是有把握的。”
17日,毛主席接到斯大林的回复,他立即致电彭德怀和高岗,说斯大林已经同意,完全赞成由中国同志来统一指挥,并将电告金日成和什特科夫,另外,苏方驻中国军事总顾问扎哈罗夫也赞成统一指挥,毛主席特意要彭德怀观察金日成的反应。
鉴于斯大林已经同意,金日成提出要亲自去北京和毛主席商谈,12月3日,毛主席会见金日成,在会谈中金日成说,斯大林已经发来电报同意中朝军队应该统一指挥,因中国志愿军有经验,应由中国同志为正职,朝鲜同志为副职,朝鲜劳动党政治局会议对此方案已经同意。
随即,毛主席告知金日成,中国方面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金日成提出以金雄为副司令员,朴一禹为副政委,并确定以后联合命令由彭、金、朴三人署名,对志愿军的单独命令仍按照以前署名即可。
联合司令部成立以后,凡是作战问题及前线一切活动均归其指挥,后方动员、训练、警备等工作仍由朝方负责。
12月7日,彭德怀与返回朝鲜的金日成商谈具体事宜,会谈非常融洽,双方商定数日后就成立联合司令部,金日成也保证今后不再干预军事指挥,而且接受了彭德怀的建议,取消之前对人民军第三军团的部署,改由就近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宋时轮统一指挥,彭德怀对此非常满意,并反复指出:“人民军勇敢、顽强的精神和一套严格的苏军军事管理制度,是值得学习的。”
截止1951年4月15日,在中国受训的部队返回朝鲜,朝鲜人民军共有七个作战军团,其中四个军团由联合司令部指挥,剩余三个军团由朝方单独指挥。
指挥权统一后,彭德怀在随后的战役中越来越得心应手,他运筹帷幄指挥部队大破联合国军,取得了战役胜利,朝鲜人民军在他的指挥下也一改往日颓势,在第四、第五次战役中发挥出色,受到了联合司令部的表扬。
在斯大林的干预下,双方军队指挥权问题得到解决,金日成要考虑的是国家主权和尊严问题,而我国要考虑的主要是战争胜负问题,无论是指挥经验还是其他,彭德怀都比金日成有优势,正是因此,斯大林才会同意毛主席的要求。
彭德怀戎马一生,其指挥才能是大家公认的,在土地革命时期,他是红三军团军团长,与蒋介石的部队打了十多年,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八路军副总指挥,与日军交战多次,留下了赫赫威名,解放战争时期,他又是西北野战军司令员,胡宗南、青宁二马等全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就连毛主席都写诗称赞他为“彭大将军”,他的指挥能力可想而知。
反观金日成,他最高也就当过营长,指挥的战斗很少,颇有些纸上谈兵的味道,这一点从朝鲜战争初期朝鲜军队的战果就可以看出,其指挥才能非常平庸。
所以说,一个指挥数十万人作战,一个指挥数百人作战,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而且志愿军入朝总司令是彭德怀,在出发前没有人愿意接这个位置,还是他自荐接下来了,这也是毛主席最欣赏他的一点。
其他人不愿意接任司令员这个位置,无非是害怕和以美帝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没有把握,但彭德怀从来都是有困难往前冲,他在出发前心里也没有底,但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要对这几十万志愿军战士负责,如果将他们交给朝方指挥,以他入朝来的所见所闻,这种指挥才能只会葬送大军。
后来的事情也很清楚了,彭德怀靠着无与伦比的指挥才能网络证劵杠杆平台,将“世界第一”的美军打下了神坛,也让中国军队打出了威名,自此,世界上不再有哪个国家敢说会胜过中国陆军,毕竟是地表最强陆军,而彭德怀也凭借此战成为世界五大元帅之一。